凉州司马王钦今年32岁,中等身材,圆脸微胖,皮肤白净,贞观12年进士出身,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正五品上的官职了。
自从狄仁杰等人到了以后,他就一直暗中观察他们,看到狄仁杰等人很年轻,他们略显稚嫩的举止,尤其是谢绝总管大人的接风宴这件事情,明显的是不通人情世故。
王钦认为狄仁杰等人以这样的社会经验,来侦破如此复杂的案件,简直是可笑。
看完了长安的来信以后,王钦对信使说道:“请你回去转告大人,这件事下官会小心的,请他不必担心。”
武威县衙客舍,县令张年继续讲述他的故事。他出身军伍,左臂在征讨突厥时中箭负伤,当时的西海道行军副总管李道宗看在他作战勇敢的份儿上,又是武威当地人,就将其安排到了凉州总管府城当了个仓曹参军,后来当上了武威县令。
武威这个地方地瘠民穷,边境上情况又十分复杂,有点儿门路的官员都不愿意来这里当县令。张年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做事勤勉,历届总管大人都愿意留用他,因此他这个县令已经整整做了七年了,对于当地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
李道宗跟李佑的关系亲近,说起来大家就有了很多的共同话题。经过攀谈之后,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张年表示全力配合狄仁杰等人侦破案件。
张年介绍了案件相关的情况。
当初阴妃娘娘要在武威给父亲修建坟茔,李道宗特地派人来告诉张年要给予方便,张年因此很关心这件事情,对事情的经过也很了解。
武威地处边陲,历来是军事要地,因此县城里的居民中军户和匠户的比例很大。当阴弘治派人来到武威的时候,张年派手下的一个捕快班头王快找到了当地有名的匠户苟三,当时张年还亲自接见了苟三,叮嘱他尽心尽力,一定要把阴妃娘娘的事情办好。
后来,在坟茔修建的过程中,张年亲自去现场看过两次,看到坟茔修建得气派,他还赞扬了那些工匠。
不过,他也不懂得坟茔修建的具体尺寸要求,只是认为越气派越好,哪里想到竟然会出现了逾制的事情。
御史台的人从长安前来调查,张年传唤匠户苟三,苟三没有来,他亲自带着御史台的人前往城东苟三的家中,结果苟三的家人说他去探望远在回鹘的舅舅去了。
经过调查了解,苟三的确有一个舅舅在回鹘,也是个匠户,他要去找他学习制作铸铁模具的技术。
御史台的人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叮嘱张年等到苟三回来后,问清楚情况,向御史台报告。随后御史台的人就回长安复命去了。
狄仁杰问道:“大人,您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张年说道:“说实话,看不出什么问题,只是时间上有些巧合了。”
狄仁杰问道:“其他参与施工的人怎么说?”
张年说道:“那些匠户都听苟三的,他怎么说大家就怎么干,他们也不知道修建出来的坟茔规格是逾制的。”
几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张年看着天色已晚,就起身告辞了。他走出了客舍,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他在外面犹豫了一会儿,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张年走后,张柬之问道:“怀英,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狄仁杰说道:“在这件事情上有人做了手脚。阴尚书大人提供的图纸和修建坟茔的实际尺寸是不相符的。这件事情就真的存在问题了。
苟三这件事情的负责人,身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匠户,不可能在修建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错误。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在里面动了手脚。此人与王爷素不相识无缘无仇,他没有必要去害王爷,唯一的解释就是一定有人在背后指使他的。
苟三就是这个事件的关键人物,只要找到他,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张柬之问道:“那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狄仁杰说道:“苟三既然是这个事件的知情人,他就知道迟早也会有人问到这件事情。即使是他现在离开了,他的家人仍然在这里,难道他就永远不回来了吗?只要他回来,还是要面对这个事情的。
因此我觉得这个事情不合理。如果你是苟三,你会怎么做?”
张柬之说道:“我也想过这个问题。这件事涉及到西北王殿下,这可不是件小事儿,无论是御史台,还是本地的官府,迟早要给人家一个交代的。假如苟三有合理的说辞,他就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武威了。这不明白着是引火上身吗?”
狄仁杰点头说道:“是啊,问题就在这里。那么就只有下面这几种情况。第一,他已经遇害了。第二,他知道自己得罪了王爷,这件事情一定会被追查的。所以,他躲了出去,真的有可能去了回鹘。”
张柬之问道:“你打算如何查起?”
狄仁杰说道:“正如你所分析的,苟三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明知道会得罪王爷,那么他一定是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无论是他收了别人的大笔钱财,或者受到了别人的威胁,总之做这件事情的后果他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他一定会想好这件事后自的退路。
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做出某种安排。他家里的人不可能一点儿都不知情。假如他已经遇害了,他家里的人也不可能一点儿感觉不到。假如他暂时躲避起来了,他也一定是去安排退路,将来好接自己的家人离开这里,假如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的家人也应该知道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