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两国陷入克里米亚战争的泥潭之中的时候,中华帝国的皇帝冯云山却全力为即将到来的黄河改道而忙碌准备着。
他早在决定要提前为黄河改道做准备的时候,便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除了命魏源为黄淮水道总督兼钦差大臣,专程负责黄河整治外,还下令帝国的农业部副部长刘长佑、汕东巡抚崇恩、甲七师师长彭玉麟和乙六师师长何贱苟以及义一师的石镇吉、石镇高等人,赶紧前往准备改道的大清河流域,安排沿线百姓的疏散。
而他自己,也率领随后赶到的乙七师、乙八师和乙九师,以及江苏和浙江两地的新组建的三万地方驻军和宁波佃户水师和原本的太平军水师,一共近八万讨虏军将士,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赶往历史上黄河要决口的部位——菏南开封府兰阳县。
……
这天上午,直隶大名府东明县响子口集,西面二里的一大片河滩上,李迁犹如往常一样,在河滩的地里开挖小坑,准备种植包谷。
前年的蝗灾和去年的旱灾,让东明县一带的百姓受灾严重。李迁原本都已经拉上响子口集周围三五个村庄的百余号人,准备学着南边的淮北一带的捻子一样,反了官府,抢了官府的粮食落草为寇了。可没想到,去年底,这大清的天下突然就变了天!
官府纷纷声称归顺了南方的中华帝国,而这个所谓的中华帝国,时不时派出了身着统一制服的士兵,在这东明县来回巡逻,仿佛知道自己要准备造反起事一般,于是,李迁悄悄地通知周围的一帮兄弟伙,不敢妄动,等过段时间再说。
不造反了,可饭还得吃,家里的老母还是要养活。于是,李迁只好跟其他的村里人一样,来到响子口集西面二里的一大片滩涂地上,在去年就开垦好的荒地上,准备种些产量高又耐旱的包谷。
刚到地里,李迁便看见邻居李二叔和李大壮两家已经各自带着妇人在地里劳作了。
他们村的人都这样,要不是去年开垦了这片荒地,他们村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断粮饿死。李迁也觉得,村里的老人说的这片河滩,是宋代前的黄河故道,是上天赐给他们的救命宝地。不过有时候,李迁不由有些庆幸,幸好黄河如今已经不流经这里,否则,自己的家乡只怕跟那南方的黄河一样,听说年年发大水,苦不堪言。
“迁儿,你小子这么懒,才来啊?”邻居李二叔看见李迁扛着锄头过来,叫道:“老叔我都已经开垦了半亩地了。要说,这‘南记五金铺’的铁锄还真是好使,不前些年本地锄头那可是经用多了!”
“那可不!二叔,这‘南记五金铺’可不光是铁锄好用,那里的铁器都好用,而且还便宜。搞得咱东明县城和响子口集的那几个铁匠都改行了。”李迁笑着回应。
“哎,二叔,迁哥儿,你们不知道么?这‘南记五金铺’,听说可是当今的中华帝国的皇帝亲自开设的铁器铺,能不好么?那可是皇帝亲手打造的东西啊!”旁边干活的李大壮走了过来,咕咕地喝完水,歇口气的功夫也闲聊起来。
“去,拉到吧!人家是天上的真龙下凡,来人间做皇帝的,还打铁,给咱们做锄头,你小子可真会侃?”李二叔乐了,顺口转移了话题,有些忧心道:“去年大旱,咱们在这黄河的故道河滩里种些庄稼,没想到河滩还有点湿气,还得了点收成。不过今年看样子有些悬了!”
李迁不明白了,问道:“二叔,怎么悬了呢?一样的种啊。”
“迁儿你们不明白,我李二可是种了一辈子庄稼。这是从宋代便废弃的黄河故道河滩,只要不天旱,便是一片低洼的滩涂,无法种庄稼,也就去年那样的大旱,河滩才勉强结块成土了,勉强有些收成。前年大旱引起蝗灾,去年又是大旱,今年看这样子,怕是要大涝,发大水啊!两年的雨水,都留到今年下了。到时候,只怕我们种的这些包谷,都要被水淹掉,连种子本都收不回来。”
李迁和李二壮听完脸色一变,正要问李二叔个明白,忽然看见一大群人走了过来。
“是新的官府,还有那帮官兵,好像是叫讨虏军吧。”李迁对那身军服很是熟悉,叹道:“这帮人还真是勤快,昨天才从响子口集经过,今天又来了。”
“不对,他们不是经过,是冲我们来的!”李二壮说完,对面的大群人已经走了过来。
离得近了,李迁一看,是响子口集上开五金店的王掌柜,如今听说成了新的官府里的镇长,也就相当于原来大清的乡正里正吧,后面还跟着十余名讨虏军士兵和两名镇上的乡老。
“呀,这不是二叔吗,还有迁哥儿,大壮兄弟,你们这是?在河滩上开荒呢?”王掌柜,哦,应该是王镇长,领着一个胡须花白的老头走了过来,看王镇长那小心翼翼地样子,李迁猜测,那白胡子老头应该是个大官。
“是啊,王镇长,草民等家穷粮食不够吃,开点荒,能多收点粮食。”李迁回应着。
“哎呀,钦差大人,您看,这!”王镇长听完李迁的回答,转头朝花白胡子老头赔了个笑,为难地道:“我们响子口镇的百姓大多都这样,在这废弃的黄河河滩上开荒种地,如今朝廷突然说不让大家种地,不但不让种地,还要大家抛弃住了祖祖辈辈的老家,迁往旁边的山东定陶或是开州去,这,这未免太强忍所难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