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身体状况,一直是压在朱允熥心头的一块石头。
如今经过太医的诊治,虽说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也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许多年老之人的疾病,说来就来,有些时候是防不胜防的。
尽管朱元璋嫌弃自己续叨,可朱允熥仍旧对他嘱咐了很多要注意身体状况之类的话,并且也吩咐庆童、而聂要多多留心,万万不可大意。
不仅是朱元璋,后宫的嫔妃他也都派太医前去诊治。
有病早治,无病最好!
这日在晋王府中,老朱的继妃谢氏端来一碗汤药给他喝,
“又是这苦药啊……”朱棡脸上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良药苦口利于病,况且这是陛下让几位太医开的方子,抓的也是宫里的好药,陛下一片心意,殿下可别辜负了。”谢氏安慰道。
“唉,好吧,只看这病能彻底治好了根儿,再也不用喝着苦药了……”
虽然难喝,可朱棡也只能捏着鼻子扬起头喝了。
谢氏将空碗递给身后的侍女,询问道:“殿下,世子济熺送来信说记挂殿下身体安康,想要给朝廷上书,请求带着几位弟弟来京城侍奉殿下,不知殿下觉得如何?”
晋王朱棡的元妃是谢氏,是永平侯谢成之女,洪武六年八月被册封为晋王妃。
后来元妃谢氏死后,继妃谢妃便扶了正。
虽然也姓谢,可终究只是继妃,所以称呼朱棡的长子为世子,并不以儿子相称。
朱棡眉头一皱,有些不悦道:“我能留在京城已经是陛下特别恩典了,他再来成何体统?”
谢氏连忙解释道:“殿下,世子也是担心您的身体,出于一片孝心,宁愿在京城,而且这么长时间了,他如何不担心,可见世子是非常懂得孝道的……”
听他这么说,朱棡也不在生气,挥挥手让堂中的奴婢全都退了下去,只留下二人。
轻声说道:“你不明白,我是因为身体不好,所以陛下特地留我在京城,你知不知道,陛下这么做也担着名声受损的风险啊……”
这是为何?很明显这样的问题已经超出了谢氏的认知。
朱棡解释道:“我这身体在京城调理的好,还到罢了,一旦调理不好,或者干脆死在这里,那天下人会怎么想?一些居心叵测之辈会怎么想?”
“到时候还指不定怎么编排陛下的不是呢!编排出来侄子杀叔的戏码都有可能!”
“殿下,这怎么可能?分明是陛下体谅,殿下身患疾病,所以才格外开恩的呀。”谢氏无比惊讶道。
“有什么不可能的!”
朱棡道:“我是大明的藩王,是太上皇的嫡子,当今陛下是我的侄子,编排出侄子忌惮藩王势力,趁机做些手脚,导致藩王一命呜呼的大戏,有什么难的?!”
“瞧见没有,我真要是死在了太原,那和陛下就没有什么关系,到时候陛下派人前去吊唁,多给一些赏赐,
就能留下好名声,也不会跟着受连累,可我要是病死在京城……呵呵呵。”
谢氏赶紧止住朱棡的话:“殿下可千万别这么说,什么死不死的,不吉利,怪吓人的……”
在靠近他的椅子上落座,倾斜着身子的道:“殿下,既然这样,那……”
“我明白你想说什么。”
朱棡笑道:“可陛下全然不顾这些,执意要把我留在京城,我都请辞好几次了,可他都是不准,哈哈哈……陛下念着亲情,厚待咱们啊……”
“我这侄子,当真是做帝王的料!他做皇帝一点儿都不亏!真是该当的!除了他没有谁有这么大的胆识和魄力!”
想到朱允熥所担当的风险,朱棡久不久得从心里感动不已。
比如他所说的,如果他真的死在了京城,那么指不定有什么脏水会泼到朱允熥的身上,
这些皇帝当然明白,可他全然不惧!
这就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之君王的胸怀!
既顾念亲情,又是如此出类拔萃的皇帝,朱棡从心眼里感到安慰!
又和晋王妃聊了一会儿,心情愉悦许多,亭堂之中传出爽朗的笑声。
此时,府中的长史来报,说是几位亲王前来拜访。
朱棡纳闷儿道:“他们怎么来了……”虽然不结,还是命人把他们请到正堂里来。
谢氏因为要避讳,所以便也退了下去。
“拜见三哥,身体可好些了吗!”
“拜见三哥,身体如何,可爽利了?”
“这些天我时常挂念着三哥的身体,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几位亲王一进到里面就开始行礼问安,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朱棡被他们搅得不胜其烦,赶紧让他们落座,吩咐人上茶,堵住他们的嘴。
见来的人是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和安王朱楹,还有唐王朱桱四人,
朱棡便问道:“小二十四朱栋,二十五朱?(yi)怎么没来?”
朱元璋的儿子一共有二十六位,最小的是朱楠,其母为葛丽妃,只可惜出生未到一个月便夭折了,《明史》记载为“逾月殇”。
韩王朱松回答道:“他们俩小,出宫带着不方便,而且也不放心他们出来所以就没带。”
朱棡虽说和他们是兄弟,可年岁却比最大的朱松还大了二十二岁,所以坐在一块儿就如同父子一般,
“你们猴几个不在宫里面好好待着,跑出来干什么?等我进宫了,再见也不迟啊。
朱模笑着说道:“三哥,这不是我们记挂你的身体,想尽快看看你嘛,听说陛下请了宫里的几位名手给你查看了病,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