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大笔一挥四十万贯不翼而飞(三更求月票)
陈应手中是有一批缴获的武器装备,这些数量还真不算少,横刀有三千余柄,弓箭有将近四千张,还有五百余具弩机,至于甲胄连皮甲也算上有将近八千套,特别是重装两千套,战马将一千五百余匹。
关键是这批缴获的装备,陈应大都看不上。就连王仁则视为魂宝的重装铁铠,在陈应眼中,大约也就是废旧钢材的价值,需要回炉重铸造。两重重铠甲重达四十五斤,然而其防御力,还不如高锰钢打造的明光铠甲,然而明光铠甲比两重重铠的重量轻了将近十斤,在战场上多让重装步兵负重十斤,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战斗支持时间最少也要缩短将近半个时辰。
陈应将这两千套重装铠甲有的换了物资,至于战斧营那两千多柄开山战斧,它们的下场进了辎重,用来砍伐木头、搭建营垒,效果着实不错。
至于在北塬战场上和王玄琼手中缴获的四千余张弓箭,不是因为制作粗劣不堪,就是张力不够,四千余张缴获的弓箭中,居然有多达一千余张弓只有七斗张力,这样的张力即使发射轻箭,也勉强可以达到八十余步,不过最效杀伤,只有三十至五十步,如果面对铁铠装备的目标,那就只要一曲凉凉断人肠了,他们就算是射上十箭,也射不死一个目标。
七斗弓不具备穿铁铠目标的能力,就好比拿着一柄手枪,对着一百米外戴着斯拉夫头盔,身穿纳米防弹衣的目标,除非有两弹子弹命中一颗,或者可以对目标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否则就是隔靴挠痒。
在陈应看来,用这种七斗弓装备军队的人,都活该拉出去枪毙。因为七斗弓属于猎弓,除非面对无甲目标,否则几乎没有用处。在陈应看来大唐长安武器监出产的一石以上的弓,勉强可以用,至少可以发射重箭,对敌人目标进行压制性覆盖。铠甲也好,最好的陈应的弩坊里生产的钢弩,如果让这种足足有三石张力钢弩装备全军射生军,对于敌人而言,那才是一种灾难。
陈应利用弹簧钢打造的弩机虽然不像蝎子弩一样,可以命目三四百步之外的目标,可是对于一百八至二百步的目标,却毫无压力。在这个距离上,突厥人的骑兵,只能干挨打不能还手,突厥骑兵至少要承受三轮甚至上的弩射射击,才能勉强进入他们骑弓的有效射程之内。
三轮弩箭,哪怕是突厥最精锐的王帐亲军附离军也会绕着走。
最关键的是这种弩机,结构非常简单,可以分成十七个部件,全部都可以铸造,一炉钢水,经过配料、搅拌,就可以直接浇筑,经过简单打磨,组装一下就可以组成这种威力犀利的弩机。
陈应的那个弩坊里只有不到三百名工匠,他们表现一天之内制造五百具弩机,丝毫没有压力。
至于蝎子弩,那是属于战术支援性武器装备。弩坊制造起来难度大,生产速度慢,况且造价也不便宜,值得一指的是,魏征的反对,李建成直接拒绝了,他挥笔写下“准卿所请,从缴获物资中扣除三十万贯,用来采购所述物资装备,其他缴获的黄金、白银,如数运至长安……”
魏征非常疑惑,毫不客气的道:“太子殿下支持陈应如此做,这和败家仔有什么区别?”
毕竟,大唐的日子也不好过。特别是去年河东遭遇刘武周的兵灾,几乎收不上来赋税,不仅收不上来,还要朝廷拨款修建城池,安抚家破人亡的百姓,哪怕只是意思意思,每户役亡的百姓也要发个千儿八百钱的丧葬费。可是因为刘武周的兵灾,河东诸州县死难人数超过三十万人,这一项就掏空了唐朝的国库。
别的官员不好说,至少魏征还是在等着朝廷的俸禄下锅。所以这七十万贯的缴获,可以极大的缓解大唐朝廷国库的空虚。
然而,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李建成和魏征考虑的角度也不同。李渊是明显偏袒李世民,如果消灭王世充,那么肯定会赏李世民。宫中已经隐隐有风声传出来,一旦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占领整个中原,李渊将加赏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天下兵马大元帅,位列诸军将军之上,成为大唐兵马的统帅。
这给李建成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李建成空有监国之名,却无监国之实。李世民虽然没有监国之实,却可以以尚书省尚书令的名义,统领六部,掌握朝廷的重权,如果再让李世民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那怕李世民肯定会膨胀。
李世民身边的大红人李孟尝任右威卫将军、杜君绰迁右领卫将军、郑仁泰任右武卫大将军,独孤彦云任左领军将军。也就说,在十六卫将军中三十二个将军中,李世民已经控制了三个将军,一个大将军。
将来平定王世充,李世民麾下的侯君集、段志玄以及公孙武达、刘师立等将领也会在李世民的帮助下,升任十六卫将军之一。以陈应如此大的功劳,升任左武将军或右武军大将军皆无可厚非,李建成自然而然的认为,李渊这是在削弱他的兵权。
正所谓多谋者多胜,少谋者少胜。李建成既然此时无法阻止李渊偏袒,那也只能未雨绸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